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三不”法官李庆军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9-17 13:58

  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毅力,更照鉴初心。

  当亲情、乡情、人情与法律冲突时,他选择坚守法律和良知。

  当医生给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治疗方案时,他选择不耽误上班的后者。

  当面对病痛折磨和繁重办案工作时,他选择隐忍与坚守,不给组织和同事增添负担。

  李庆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原副庭长。2018年9月28日,在与尿毒症顽强抗争4年后,他永远地离去了。

  他是一位普通的法官,留下的故事却震撼人心。在他走后,网上网下哀思如潮,善良、淳朴、敬业、正直、温暖……平日里默默无闻的他,原来早已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三不”法官李庆军

 

  李庆军生前的工作照。资料图

  小山村的第一个本科生

  济源市邵原镇北李洼村是李庆军的家乡。这是一个坐落于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小山村,愚公移山的故事就诞生在这里。1964年4月,李庆军出生在这大山深处的贫苦农家,兄妹四人,他是老大。父亲早年因车祸落下残疾,李庆军从小就懂得体恤父母的不易,学习异常刻苦。

  高中同学至今还记得他在一次班会上的发言:“穷不是我们山里孩子的错,但是改变贫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别无出路,只有埋头读书,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那时,教室取暖用的是土坯煤炉,前一天晚上填上湿煤封好,中间戳一个小洞徐徐燃烧,第二天要早早起来捅炉子换煤块,不然,火就会熄灭。早上,李庆军总是第一个起床,煤油灯下伏案读书的身影定格在班里每一位老师同学的记忆里。因为他,21班冬季的煤炉从没有熄灭过。

  1982年,李庆军考上河南大学政治教育系,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生。大家都说,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毕业后,李庆军在郑州当上了大学老师。作为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每次回家,乡亲们总为宅基地、耕地等纠纷找他评理、想办法。山里的农民没有文化,往往因为纠纷吵架、打架,甚至有年轻人因不懂法走上犯罪道路。李庆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法律知识太重要了,我能为乡亲们做点啥?”

  一颗种子在他的心里萌芽。李庆军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疯狂自学法律,终于如愿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并于1993年考进省高级人民法院,从此,踏上了追寻公平正义的道路。

  

“三不”法官李庆军

 

  李庆军留下的19本日记

  “不办事儿”的老乡

  村里人说起他有一句口头禅:“庆军‘不办事儿’!”

  在村民眼里,省高院的法官,那可是“大官”。十里八乡找他帮忙的人更多了。熟悉的、不熟悉的,看病的、打官司的……来家里吃饭是常事,有的甚至一住好几天。李庆军总是热情招待,从不嫌烦。装修房子时,他说服妻子放弃木地板,坚持铺地板砖。“乡亲们远道赶来,都是两脚泥,咱要是木地板,怕他们不自在。”妻子马凤实为此也埋怨过:“咱家就是你们邵原的驻郑办事处。”

  乡情归乡情,但是为案件说情打招呼的事李庆军从来不干。

  高中同学侯怀乐的侄子在济源跟人打官司,想少赔点钱。别人都说,“你和庆军关系那么好,你去找他,他肯定管。”可是这一趟郑州之行,让侯怀乐的颜面尽失。李庆军说:“案情分析上我可以帮你,但是不能通过以上压下的方式去打招呼,这绝对不行。”老同学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当时还气他不近人情,后来理解了,庆军坚持原则是对的。”侯怀乐说。

  不仅是同学、发小,连老师甚至亲舅舅为案件找他“开后门”,李庆军也一概拒绝。有一次,他的二舅为一起案件,专门去郑州找他两趟,希望他能给老家的法院打个电话,事情走个捷径了结了。李庆军从法律角度仔细帮舅舅分析问题,就是不肯打电话说情。为这,舅舅好长一阵都想不通。

  老乡翟明堂曾经作为村民代表,为一起种植合同纠纷打了18年官司,在省高院开庭30多次。李庆军从来没有为他的案子找过同事。别人说:“李庆军在省高院谁不认识,你咋不找他帮帮忙?”翟明堂摆摆手,说:“我清楚庆军的为人,他永远不会找人说情的。”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渐渐地,李庆军“不办事儿”的名声在村里就传开了。得知这个名号,李庆军先是呵呵一笑,然后认真地说:“当法官,公正是最起码的底线。在法院要是都讲人情的话,那还要法律干啥。”

  

“三不”法官李庆军

 

  李庆军放在办公室里的药物

  签到机上的最后影像

  李庆军的卧室更像是医院的一间病房。屋里弥漫着淡淡的药味,成箱的透析液几乎堆满一面墙,口服药多得要拿盆子来盛着。两个特殊的“床头柜”,一个是小冰箱,用来保存针剂,一个是台式培养箱,用来加热透析液。床边还架着紫外线消毒灯。李庆军每天就是在这里,自己做腹膜透析。

  4年间,他必须早上6点起床,一天做4次甚至5次透析。为了按时上班,他经常带着早饭去单位,中午又原封不动带回来。妻子埋怨他,他总是那几句话:“今天接待了好几拨当事人,没时间吃”“今天忙着开庭,来不及吃”“今天感到恶心,吃不下”……整理遗物时,拉开他办公室的抽屉,一个里面放着药、体温计和血压计,另一个放满了没有来得及吃掉的饼干、点心。眼前的场景,让亲人们泪流不止。

  在他的办公室,家人还发现了19本日记,除了少量生活片段,大部分是工作记录,一写就是11年。日记中,有压力,有病痛,有牵挂,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

  2014年10月17日:“上午在家休息,下午批出15件案件。把桌上堆积的案件批完。加班到晚上7时30分。”

  2017年10月18日:“剩下这一个多月,要全力以赴办案,结案率会影响全院的工作成绩。办好案,对法律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2018年3月13日:“昨晚乘K180去北京。上午到北大医院,各项检查指标都很好,医生说,我可能是病人中控水最好的。上午改签回程票,下午1时30分回郑。”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