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扶贫移民 >

扶贫车间盛开“致富花”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1-08-30 14:19
回到娘家来创业,带着姐妹们一起致富,韦春燕说,自己曾经的梦想算是实现了。
很多年前,韦春燕从罗甸红水河罗暮社区嫁到了黔西南州的望谟县,在当地开了一家民族服装厂,几年下来,做出了规模,做出了名气。2019年,她的娘家人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偏僻的大山里搬进罗甸县斛兴街道学府家园思源社区,她毅然回到家乡,在思源社区办起了扶贫车间,注册成立罗甸燕谦服饰服装厂。一年多时间,将民族服装做得风生水起,为社区移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记者在扶贫车间采访

 

“我们布依族姑娘,从小就会做一些手工刺绣,小时候就想着,如果以后能够有自己的服装厂就好了。”韦春燕说,和家乡的姐妹一起做衣服,一起挣钱,一起致富,把“姊妹花”变成“致富花”就是自己的梦想。

韦春燕的服装厂有30多名员工,杨小佳就是其中之一。杨小佳的老家在红水河镇罗妥社区,搬到思源社区后,一家6口住上了120平米的房子。“老家离镇上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出一趟门很不方便。”杨小佳说,搬到思源社区之后,生活方便了不少,关键是孩子的教育不再是问题。

 

罗甸县移民搬迁群众在社区扶贫车间实现就近就业

 

杨小佳有3个孩子,老大上初中,老二上小学,最小的孩子上幼儿园,到了假期,还给孩子们报了兴趣班。“这样的条件,以前想都别想。”杨小佳说。

“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丈夫在外地打工,一家人的收入还是挺不错的。”杨小佳说,已经很满意了。

在扶贫车间里,有一片认真捣鼓缝纫机的“绿叶”格外“扎眼”。他叫黄元寒,是厂里唯一的男性员工。黄元寒的老家在茂井镇八达村。“我家曾经是库区移民,前两年又搬到这里,是二次搬迁了,生活越搬越好。”黄元寒说,搬到社区后,他和妻子去了不少地方打工,因为疫情返乡,进了服装厂,“家门口打工,开支少,收入也稳定,还能照顾家。”

工人们除了在工厂加班,还可以把东西带回家做,按计件发工资。韦春燕说,去年厂子效益不错,除了发给员工工资外,有30万元的收益。

 

社区一角

 

思源社区第一书记张兴才说,近年来,社区引进制衣厂、民族服装加工厂、电子厂等企业入驻,开办“扶贫车间”,增加安置点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这几个扶贫车间,解决搬迁群众就业200人以上。”张兴才说,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社区组建了劳务输出工作专班,成立了劳务输出公司,有序组织搬迁群众外出或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还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就业扶贫专岗信息员、楼栋长、保洁员、保安等公益性岗位82个,办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500余人。
就业输出和就业保障相结合,让思源社区实现了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为满足安置点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社区还开展了厨师、家政服务、建筑等技能培训。目前,社区共开展40余场次培训3000余人(次),让搬迁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以上适用技能。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