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扶贫移民 >

村里有支“撤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阿凡达剧情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13 14:52

走进木兰县柳河镇复兴村,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村路两侧的行道树,这些银中杨比城里的行道树还粗壮,还是密植,开枝散叶一路阴凉。往村里走,“屯围子”栽的都是云杉、稠李、小叶李、大榛子,村口一栋连一栋的大棚内种着葡萄、木耳、赤松茸。就凭这些,复兴村村集体增收7万元,每户贫困户拿到近500元分红。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复兴村的这“一品”,当属林下经济,因为本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来自市林草局。

“驻村第一书记”邢广有对扶贫工作的理解是:“要想真正脱贫,就得有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项目,不能人一走就返贫。”驻村两年多,他带领队员李海臣、杨超打造了一支“撤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林下养殖黄牛,技术免费指导

复兴村是省级贫困村,共有9个自然屯,常住人口870户、3047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4户、92人。多是因病、因残致贫,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多年来,村里一直没建立起产业,想帮扶有心无力,连搞基础设施建设的钱都拿不出来。

2017年,市林草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复兴村,3名队员住进村里。通过与村民接触,邢广有发现大家苦于没有技术,摸不着致富门路。工作队为村民想出一条养黄牛的脱贫路,因为村民对养牛并不陌生,技术也不难学。

复兴村后山有一处黄土坑,三面围合背风向阳,正面是一片杨树林,工作队从扶贫专项资金中划拨出一部分,在此修建了牛舍牛栏,放了十几头牛。一年半时间,连大带小已经繁殖到20多头。

黄牛合作社采用承包模式,承包者必须是本村村民,承包期5年,租金每年一交。驻村工作队帮助对接技术,村民遇到不懂的养殖难题,队员们就帮忙联系畜牧专家免费指导。

酒糟是饲养黄牛最好的饲料,在驻村工作队建议下,黄牛合作社在村里支起了烧锅,本村种的玉米就地消化增值;牛粪是最好的农家肥,运到菜棚和果园,地里一点化肥都不用上。

七旬老太择蘑菇,月赚2000元

自从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复兴村先后栽植果树万余株。村党支部书记牟占春说:“这苗儿都是免费的。”

为了复兴村的事,邢广有和队员们都没少费心,更没少跟人张嘴伸手。遇到熟人朋友,他们就会习惯性地问:“你们那有啥?秧苗、工具、禽畜……只要是免费的就行,给村里先来点,拿不出实物的,提供免费技术培训、义务咨询也行。”

发挥林业专业优势,复兴村林下经济发展迅速,栽下的果树苗都是4年苗,当年开花次年结果。木耳、赤松茸等也逐渐带来效益,每年夏季木耳出棚时节,食用菌合作社都热闹非常,好多村民趁着农闲来务工,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也不大。村里70多岁的张老太,坐在小板凳上择蘑菇,一个月就挣了2000多元。给村里的企业干活儿,又关系着本村贫困户分红,谁都不好意思偷懒。

村里有支“半专业化消防队”

靠林吃饭,就不能不考虑防火。打开村支部仓库,里面有防毒面具、防火服、风力灭火机等一应俱全,俨然一支半专业化的森林防火队,院里停着一辆吉普车,虽然旧了点,但爬坡上山一点问题都没有。牟占春说,柳河镇有了火情都要请求村里支援,不光因为这儿离着近,还因为这套专业消防装备。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引领下,复兴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建立了多个合作社,产业链条正在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

如果说村级经济实体是全村贫困户日后的保障,是一支“撤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村里涌现出的致富带头人,则是振兴美丽乡村的后备军。通过跟着驻村工作队长期学习实践,一些“脑瓜儿活”的村民思想开了窍,从两眼一抹黑,开始向懂技术、会经营转变,都在琢磨承包村里哪个项目、如何为农货打开线上销路。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