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信息网在线首页上虞城市门户网站 ·军事要闻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

2020-09-23 12:15

过去一代中国人熟知的U-2型高空侦察机,如今再度引发关注。

U-2侦察机的研制与服役,几乎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而且在冷战终结至今的三十年时间里,依然活跃在各个敏感空域内,成为高空侦察界的“常青树”。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二战结束之初,美国曾多次出动RB-29型侦察机对苏联进行高空侦察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取代RB-29的RB-47型侦察机

上世纪40年代末,美苏冷战的大幕徐徐拉开,美国迫切需要得到苏联军备方面的实时情报,除了监听和派遣特工渗透的方式外,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高空侦察了。起初苏联的防空体系尚不完善,美军依靠由早期喷气式轰炸机改装而来的侦察机,利用苏联的防空漏洞进行高空侦察,屡屡得手,RB-29,RB-47这些型号成了苏联领空的常客。

而进入50年代后,苏联的防空技术不断完善,防空策略也由过去的被动防御转变为积极出击,甚至将整个国土防空体系向外延伸至各华约国家。由轰炸机临时改造的侦察机速度慢,体积大,极易成为苏联空军战机的活靶子,而苏联军机也越来越多地越境进行大胆地拦截,在1952年8月,一架苏联米格-15战斗机就直接飞入日本北海道上空,将一架美军RB-29侦察机击落。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洛克希德公司的XF-104战机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厂和首席工程师约翰逊(右一)曾因XF-104的成功而获得美国政府的嘉奖

为降低行动风险,提高侦察效率,美国空军在1953年提出研制一款飞行高度超过70000英尺(约21000米)的高亚音速高空侦察机,希望通过比苏联空军前线歼击机高得多的巡航高度,来躲避可能的拦截。当时的格伦·L·马丁公司(后来和洛克希德公司合并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贝尔飞机公司和费柴尔德公司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方案,但这些方案不是偏保守(如马丁公司的B-57侦察版,本质还是由轰炸机发展而来的侦察机),就是技术不成熟(如贝尔公司的X-16)。而且根据前期理论计算,这些方案均无法达到70000英尺巡航高度这一硬指标。这时洛克希德公司听闻空军的计划后,也想来分这份蛋糕。

此时该公司旗下的臭鼬工厂所研制的XF-104刚刚赢得竞争,获得空军订单,而臭鼬工厂的领导者正是洛克希德公司首席工程师凯利·约翰逊。空军没有想到臭鼬工厂在设计XF-104的同时,还能同时推出侦察机方案,即CL-282。而这种方案其实就是在XF-104的设计基础上,安装大展弦比机翼。在此前的战斗机角逐中,XF-104就以其惊艳的爬升率而颇受空军青睐。而CL-282的设计实用升限超过了70000英尺,最高时速0.8马赫,正好满足了空军关于高空高亚音速的要求。不过其怪异的造型(尤其是自行车式起落架设计)让空军并不感冒,并最终否决了这个方案,CL-282也因此搁浅。贝尔公司的X-16与马丁公司的RB-57中选。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CL-282设计方案

直到次年7月,被空军束之高阁的CL-282方案落到了美国中情局手中,中情局智囊团对这个方案非常感兴趣,并极力说服中情局局长杜勒斯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让中情局来接手这个项目。在经过一系列运作后,艾森豪威尔终于同意中情局负责CL-282计划,并要求空军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从CL-282原来的东家变成了任人使唤的仆从,空军只能忍气吞声,为了给CL-282提供发动机经费,还不得不终止原来与贝尔公司签订的X-16合约。时来运转的CL-282从此进入快车道,并被正式命名为U-2。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现存于美国空军博物馆的U-2A原型机

为了保证U-2飞机的顺利研制,中情局动用了特别基金作为U-2计划的资金来源。中情局的慷慨并不是没有条件的,根据合同,洛克希德公司须在1955年7月造出首架样机,并于当年11月完成所有飞机的生产,时间空前的紧迫。工程启动仅仅一周,臭鼬工厂就完成了整体设计报告,报告中提出,U-2的高空巡航速度达0.8马赫,飞行高度为21519米,极限飞行高度为22281米,这已经远远超过当时苏联任何一架前线歼击机的最高升限。

但该机的装载能力有限,为保证有效升限和时速,任何一种设备装载方案都不能超过204公斤,这对照相设备的研发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此时得益于高清晰度镜头的出现,高空照相侦察的质量有了极大飞跃,但当时这种高清晰度照相设备的总重均在1吨以上,身形孱弱的U-2无论如何都无法搭载,后来在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巴克的努力下,在空军使用的重量较轻的K-38照相设备基础上进行改进,推出高分辨率的A-1型照相系统,方才解决了这一难题。该系统由两台照相机组成,一台垂直分布,可用24厘米胶卷拍摄17.2度范围内的影像,另一台可左右摆动,拍摄范围为36.5度,在飞行过程中,该系统可以不断拍下所经地域的地形照片。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U-2原型机搭载的A-1型照相系统(生产型换成改进的A-2型)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U-2侦察机的座舱

1955年,首架U-2原型机首飞成功,并在次年开始正式服役。但直到1960年才正式公之于众,由于其黑色的涂装和轻盈的外形,媒体将其称为“黑夫人”(theShadyLady)。而无论在试飞还是实际侦察中,这个黑夫人却并不怎么好驾驭,其修长纤细的机翼让U-2对侧风极为敏感,尤其是在着陆时经常会倾向于在跑道上漂浮,令日常着陆都变得极为困难。而且由于U-2的固定起落架只有前后两个,在起飞时机翼下的一对辅助轮会自动抛弃,这让U-2在降落时不得不让其中一个机翼触地。因此驾驶U-2对于当时的美军飞行员而言是极其考验技术活的工作,只有千锤百炼的飞行精英才能胜任。不过,出于U-2本身侦察活动的敏感性考虑,中情局局长杜勒斯则希望未来U-2飞行员能够更多的来自外籍,这样即使U-2在敌对国家被击落,非美国籍的飞行员将有助于美国逃避相关责任。因此培训外籍U-2飞行员计划几乎在U-2开始服役之时就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进行U-2试飞工作的试飞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苏联防空部队装备的S-75地空导弹

然而,外籍飞行员计划还未来得及全面施行,U-2就在苏联领空栽了个大跟头。在服役之初的5年时间里,U-2曾对苏东国家实施了50多次侦察,其嚣张程度可见一斑。而苏联当时主力战机米格-17因升限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有效拦截。一时间,U-2在苏东领空之上如入无人之境,苏东飞行员只得抬头看着万米高空的U-2扬长而去。直到S-75型防空导弹(即萨姆-2)全面装备苏联防空部队,U-2的嚣张气焰才有所收敛。

1960年5月1日,由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驾驶的360号U-2C侦察机从巴基斯坦白沙瓦升空进入苏联领空,在进入杰格佳尔斯克的苏联地空导弹防区后,苏军防空部队立刻发射14枚S-75型导弹,其中一枚在飞机附近爆炸,弹片击伤机体,迫使鲍尔斯跳伞逃生,随后又一枚S-75直接命中U-2。跳伞后的鲍尔斯被苏联逮捕,坠毁的机体被苏军俘获,并在残骸中寻到了拍摄用的底片。

被捕的飞行员和相对完整的物证,迅速被赫鲁晓夫进行公开展示,并用来质问艾森豪威尔政府,更让美国难堪的是,被捕的鲍尔斯不仅是U-2飞行员,还是臭鼬工厂研制U-2时的试飞员,更是中情局的间谍,可以说在这起U-2击落事件中,美方颜面尽失。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被苏联地空导弹击落的U-2飞机残骸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苏联将俘获的U-2残骸和装备集中起来对外展示,期间还让被俘的鲍尔斯亲自前往展厅检视装备

见在苏东地区侦察风险太大,美国便将U-2的活动重点放在了中国。60年代初,美国与台岛的蒋军合作,成立了“黑猫中队”,由美方提供全新的U-2侦察机,并培训飞行员,对我内陆地区进行侦察活动。

该中队驻扎于桃园基地。1961年初,首架U-2C进驻桃园基地,并在次年执行首次对中国大陆的高空侦察任务,U-2侦察机的出现对我国的国防安全形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对秘密进行中的两弹一星工程而言,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与当时的苏联一样,我军装备的主力战机根本无力对其进行拦截,只得寄希望于从苏联引进的S-75。

1962年9月9日,一架U-2飞机从桃园基地起飞,刚刚从福建平潭岛上空2万米处窜入大陆,即被我防空部队警戒雷达捕获踪迹,早已枕戈待旦的地空导弹二营官兵迅速行动起来,死死锁定这架U-2的动向。早上8时许,U-2飞跃九江上空后,突然左转,向南昌方向飞来,在距离2营驻地102公里时,全营进入临战状态,在接近70公里时,营长岳振华果断下达了发射命令,3发S-75导弹拖着火舌腾空而起,如3支利箭直插云霄。不久,其中的2发命中目标,这架U-2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得凌空爆炸,飞行员陈怀生当场毙命。这是继1960年苏联击落U-2以来,世界上第二次成功击落U-2的战例,亲自操刀的岳振华以及地空导弹第2营也因此称为全国仰慕的战斗英雄。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黑猫中队部分成员在桃园基地合影

苏联击落U-2,赫鲁晓夫公开质问艾森豪威尔,美方颜面尽失

在军事博物馆展出的四架被击落的U-2飞机残骸

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黑猫中队的U-2又数度侵入我内陆领空进行侦察,先后被我地空导弹部队击落5架,5名飞行员或被当场击毙或被俘劳改,而当时黑猫中队完训的飞行员也不过28个,我内陆竟成为U-2侦察机的坟场。而U-2的侦察范围也从内陆被逼到了沿海,直到1974年,黑猫中队最后一次出动U-2进行侦察,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时过境迁,那些在高空上的较量早已如过眼云烟,而U-2至今仍然活跃在美国对他国进行侦察的一线。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由于经费所限,美军的U-2被进行了多次延寿,与B-52这类冷战老人一样依然坚持在一线。在不久的将来,诞生于冷战的U-2最终难逃退役的命运,只是不知道美国的冷战思维还会延续多久。

来源:上虞门户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