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信息网在线首页上虞城市门户网站 ·上虞文化频道

博物馆“不正经”的5件文物

2022-02-10 14:56

  一、
 
  大禾人面纹方鼎
 
  商朝是青铜器使用的鼎盛时期,最出名的一个“大物件儿”就是司母戊鼎,这也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但
 
  这个
 
  “大禾人面纹方鼎”则是另外一个代表,确切地说,“大禾人面纹方鼎”是一个搞笑的异类。
 
  “大禾人面纹方鼎”与商朝其他青铜器所不同的是,它的主体画面并不是其他青铜器身上的兽纹与云纹,它的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
 
  最让人感觉不和谐的就是那张“人面”。
 
  “大禾人面纹方鼎”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这个规格显然是祭祀之物,而在古代祭祀用品往往都是高端、庄重、上档次的视觉效果,这个“大禾人面纹方鼎”显然是个例外,甚至由于这张“人面”的存在而多出几分趣味感。
 
  半人半兽是中国史前图腾中最普遍的祖神崇拜表现方式,在《山海经》中记载“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这里写的就是其中的一位神系英雄,简称“神仙”。
 
  因此考古专家们推论,“大禾人面纹方鼎”有可能也是哪位“神仙”,但也不排除是“文化英雄”的可能。但不管怎样的结论,“大禾人面纹方鼎”这张人面是事实存在的异类,作为商朝青铜器的特殊代表,它确实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二、
 
  疑似穿越产物“水晶杯”
 
  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已经较为发达,各式各样玉石器的出土更能看出当时的工艺水平,成语“完璧归赵”就是一个与玉有关的励志典故,说明在当时玉器是达官贵人们视为珍宝的稀罕之物,而这只“水晶杯”也是战国产物。
 
  “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杯壁斜直呈喇叭状,与我们日常所见的玻璃杯极为相似,如果不是摆放在博物馆内,放到现代的商场中,任谁也不会出看出这是一件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产物,
 
  让人不得不想到“穿越”二字。
 
  都知道,水晶与玉都是矿石的种类,虽然是宝玉石中硬度较高的品种,但对于玉器加工技术已进入鼎盛阶段的战国时期来说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出土的战国玉器中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玉器都具有较为高超的雕琢打磨技术,这个“水晶杯”更能证明战国时期手工艺的发达。
 
  这只水晶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水晶的质地,鲜有的纯净,隐约可现的水晶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才能让人知道这是一只水晶杯,否则与现代的玻璃杯无异,
 
  所以,这只疑似穿越产物的水晶杯成为了杭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三、
 
  茂陵石雕卧牛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这位千古大帝不但生前在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死后他的陵寝也是堪称之最,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陵寝中还有诸多的陪葬墓,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均陪葬与此,而“茂陵石雕卧牛”就是陪葬陵墓霍去病墓前的石雕。
 
  “茂陵石雕卧牛”长260,宽160厘米,
 
  与其他陵寝石雕有所不同的是,卧牛的“表情”非常拟人化,圆圆的眼睛、上扬的嘴角,给人一种憨态可掬的视觉冲击,再加上牛这种动物本质的耐劳、勤恳,使这只牛显得格外的温顺、敦厚。
 
  要知道霍去病可是当时叱咤风云的大将军,他葬于汉武帝陵寝内是对他戎马一生的肯定和殊荣,这只卧牛的存在,大概意指霍去病将军任劳任怨,为国驰骋疆场的质朴性格。
 
  通常陵寝四周的石雕都是以庄严、肃穆的形象示人,而这只牛却是个例外,生动的憨厚表情给陵寝带来了几分诙谐与生动,也正是这种不协调而显得弥足珍贵,让后世之人对汉武帝的唯才是用和霍去病的忠君报国皆铭记于心。
 
  四、
 
  龟蟾鱼陶灯
 
  “龟蟾鱼陶灯”的外形非常独特,独特到给人一种搞笑的程度。
 
  这只陶灯乍一看以为是一只张牙舞爪的螃蟹,细看才发现是由龟、蟾、鱼这三种动物组成。龟是陶灯的底座,蟾趴在龟身上增加了陶灯的高度,而在蟾的两侧分别高高扬起两条鱼,鱼鳍成为了点燃陶灯的支撑物。
 
  三种动物构成一件物品,其外表过度搞笑的张扬,
 
  让人怀疑这是否是一件恶搞的赝品,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件东汉时期的文物,古人用夸张的手法,摆脱了日常的制作构思,也可以说是一件创新的手工艺品,并且在这件文物上寄托了很多美好的祝福与祈愿。
 
  龟是长寿之物,寓意吉祥,而蟾则代表着金钱,同时也有光明的含义,比如月亮在古代被称作蟾宫,意味着黑夜中的光明,这与陶灯的功能恰好呼应。鱼类的寓意更为广泛,用如今的思维去理解,可以视为富贵有余。
 
  所以整体来说,“龟蟾鱼陶灯”并不是简单的外形搞笑,更多的是寄托了古人的美好期许在里面,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高端幽默文物。
 
  五、
 
  唐三彩陶叠置伎俑
 
  “唐三彩”是唐朝特有的陶瓷烧制工艺,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任何一件都是极其珍贵的绝世之宝,而“唐三彩陶叠置伎俑”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其主要原因就是它另类搞笑的外形,一改“唐三彩”的端庄秀美,呈现给人的是更多的幽默成分在里面。
 
  “唐三彩陶叠置伎俑”高40.8厘米,由7人分5层组成,
 
  最高层的小童顽皮可爱,站在高高的人梯上,还调皮地做便溺的模样,这个点睛之笔恰好使这件文物显得童趣盎然、活泼生动,让人看了忍俊不住。
 
  “唐三彩陶叠置伎俑”不仅看到了唐朝手工艺者的高超手艺,还反应出当时“叠罗汉”的娴熟技艺,让后世之人了解到更多的唐朝文化,也是古代艺术品当中的一个诙谐搞笑的亮点。
 
  结语
 
  这五件“不正经”的文物看似搞笑,但在每家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它们诉说的不只是历史的往事,同时还把内容变得更加的生动化、人性化,让后人从另一个角度感觉到古人对快乐生活的向往。
 
  古人有古人的幽默表达方式,并不是单一的“之乎者也”,虽然帝王君主限制了他们的一些思想,但并不妨碍他们也如现代人一样,有着自已别样的诙谐与搞笑,而这些内在的文化则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来源:xiaohei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