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热点频道 > 军事要闻 >

揭秘歼15背后的感人故事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0-10-12 12:20

还记得前段时间举办的央企品牌故事大赛吗?许多优秀的航空故事获奖,从今天起,小飞侠将陆续带大家走近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航空人那些让我们感动的航空故事。

16、1、14,这几个连续的数字原本平淡无常,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舷号16的辽宁舰上起飞偏流板升起,代号“飞鲨”的歼15飞机宛若离弦之箭,迅速通过14°的舰艏甲板滑跃起飞,直指苍穹,成就了那一个经典的画面。

连“零”都没有突破

拥有中国自己的航母是一个绵延了百年的梦。早在1928年,一代海军宿将陈绍宽就为造航母奔走呼喊,整整17年未果,最终航母梦彻底破灭。半个世纪之后,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重拾航母梦,建言“尽早着手研制航空母舰!”终于,在1988年,航母和舰载机的研究正式启动。

航空工业沈阳所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舰载机的预研工作。当时负责这个课题的是李天院士,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为了保卫辽阔的海疆,迟早是要造航空母舰的,因此,舰载机特种技术的研究,必须要走在航母预研的前面。为了舰载机成功研制,几代设计者们潜心准备了20多年。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的航母和舰载机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时,我们的航母和舰载机连“零”都没有突破!最尖端的核心技术靠买是买不来的,国防现代化靠等也是等不到的,这是几代航空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潜心求索中共同的切身感受!

进入21世纪,中国海洋方向面临的威胁及军事斗争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关于发展航空母舰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前期论证,确定了歼15飞机研制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研制思路,从此开启了逐梦海天的征程。

不是所有的战斗机都叫舰载机

舰载机的主要任务是夺取海上和沿海地区的制空权,是航母舰队的核心作战能力。歼15飞机总设计师孙聪院士这样形容舰载机:“‘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战斗机都叫舰载机。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看起来大同小异,但由于航母甲板长度只有陆基跑道的十分之一,它的起降区域、起降方式、作战作用、舰面保障,以及严酷的舰面电磁环境和海上环境等,都是陆基飞机没有的。”

歼15飞机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在设计理念,在低速飞行特性、气动力特性、高冲击载荷特性以及拦阻系统、起落架系统、机翼折叠系统等方面,都要进行全新的设计,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它的研制是一项开疆拓域、由陆地走向海洋的伟大工程。

舰载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飞机尾端的拦阻钩。拦阻钩的大小、长度怎样最合理,钩的时候偏了怎么办,钩住以后是不是容易放开,钩子用什么材料才结实,钩住了飞机,飞机的其它部位能否扛得住?就好像人的手臂一样,手很结实,可是用力一拽,胳膊脱臼了也不行,整个身体都要结实可靠。除了拦阻钩,跑道上几道拦阻索的位置、性能等也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需要反复计算并最终确定科学准确的数据。

歼15团队的臂章上,一条鲨鱼跃出水面,托起张开翅膀的铁锚——“飞鲨”,是歼15团队为这架战机取的名字。每一架服役的歼15都带着鲨鱼跃出水面的标识,它饱含着“父母”的期许——制霸海疆,强我国防,这是航空人用忠诚奉献为祖国海疆铸就钢铁长城的理想,也体现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定信念。

不换“脑袋”就换人

为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研制歼15飞机时,设计人员采用了全新的三维数字化手段进行设计和协调,实现飞机设计100%产品数字化定义、100%虚拟装配、100%产品数字样机及设计过程构型管理和设计/制造过程单一数据源管理。

这样的成绩背后,却历经了无数坎坷。“我们要用先进的手段、先进的办法、先进的管理去争取时间,来保证项目完成,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如果出现不协调的地方,可能耽误的时间会更多,压力相当大。”孙聪面对巨大的压力,全面推行数字化设计发图,极大地便利了生产制造,大幅缩短整体的研制周期。

回忆起那段时间,他感触颇深。“当时,有的同志对于数字化发图心存顾虑,觉得还是老办法比较稳妥。当时的我年轻气盛,一心要为国家搏一把,拼一次!于是我坚持道:不换‘脑袋’就换人,不行你就别干了。节点这么紧张,按老办法肯定完不成。我们这次如果成功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就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还能锻炼一支队伍,这样才有可能迎接下一个型号的到来!”

先驱者具有远见卓识,偶尔打破陈规,最终创造奇迹!

鲜为人知的陆基首飞

2009年8月31日,几代航空人梦寐以求的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歼15飞机将在这一天首飞。

上午10时46分,随着塔台一声令下,李国恩驾驶战机昂首升空,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紧随着空中的战机。转眼间战机呼啸而至,低空盘旋一圈、拉起,战机从人们头顶呼啸而过,紧接着一个垂直跃升,战机昂首挺立直冲云霄。在空中飞行13分钟后,伴随着轮胎与地面接触时擦出的3股白烟,战机平稳地落在了跑道上,安全着陆。飞机刹停后,放下拦阻钩并进行机翼折叠。整个飞行过程各系统和发动机工作正常,飞机状态良好,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李国恩手持麦克风,坚定的声音传遍会场:“首长同志,国家重点工程歼15型首架样机试飞完毕,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请指示!”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然而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并不为外人所知,现场热烈的气氛也仅存于大家的脑海里,这是一次鲜为人知的陆基首飞,只做不说的航空人不负重托,默默地给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双剑合璧威力无穷

2012年,辽宁舰正式加入海军服役,中国的百年航母梦终于圆了,造就了让世界震撼的“中国奇迹”。那时,歼15飞机还没有上舰,有些西方媒体嘲笑没有舰载机的辽宁舰是“纸老虎”、“浮动博物馆”。时任海军副司令员张永义将军面对质疑,对歼15研制团队语重心长地说:“这些老外无非是不相信我们中国能快速造出适用的舰载机,小瞧我们罢了。外媒说中国的舰载机配备航母至少需要两到三年,你们抓紧时间,更要保证质量,到时候推出来,让他们见识见识啥叫‘中国速度’,也让他们知道知道老虎是怎么长出利齿的!”

当冲锋号吹响时,趴在战壕里的战士是怎样的心情!

舰机适配性试飞和试飞员着舰技术训练,是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开创性工作。在舰载机降落时,飞行员从空中看航母,只有一张邮票大小,要在茫茫大海中排除风浪的干扰,将飞机稳稳落在一张“邮票”上,就仿佛在刀尖上跳舞。对舰载机飞行员的要求是极度严苛的,而对于设计者,要考虑的就更多。

歼15研制团队坚持“现场问题当场解决”、“状态把握压倒一切”、每天24小时倒班作业奋战在科研、试验、生产、试飞第一线。从制定试飞方案、试飞任务分工到现场技术支持,细致规划每一个工作环节。

2012年11月23日,歼15飞机首次在航母上完美起降,再次令世界震惊。仅仅3个月,“飞鲨”便已张开利齿,护卫海疆。11月25日,圆满完成首批舰载机起降任务的辽宁舰凯旋,而就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罗阳同志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英雄谢幕海天间,航空报国志流传!

我们的故事并没有停止,“办公室里简易的行军床”、“一拖再拖的婚礼”、年轻的母亲把仅仅几岁大的孩子完全托付给年迈的父母、医院接连下达的手术通知拖了又拖,这些故事讲述了有这样一群人多少年来不舍昼夜、不知疲倦的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奋斗与奉献,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我无法一一举出他们的名字,无法一一道出他们的故事。他们是铸就国之重器背后的无名英雄,他们是坚守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的航空人,他们用沸腾的热血和激情的智慧为海天铸剑,他们用创新开拓的精神和永不放弃的追求为海天护航,他们众志成城、携手攻坚,逐梦于海天之间!

忠诚铸重器,逐梦拓海天!

谨以此文向他们致敬!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