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文化频道 >

吴越文化有什么不同?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21-07-18 12:38

文·段宏刚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文化类型,比如,北方的秦陇文化、齐鲁文化,南方的吴越文化,它们因为同根同源,以至于后人喜欢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讨论。

吴越文化是对长江以南的吴地文化和越地文化的统称,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包括今天的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吴文化和越文化具有“同俗并土、同气共俗”的特点,在历史上经过长期交融,差异性已经越来越小。

吴地以今天的苏南为中心,早在西周时期,就由周文王的伯父吴太伯在这里建立了吴国,国都起初建在无锡梅村,后来迁至苏州,吴国是以周王室的诸侯国而存在的。

大禹.jpg

越地以今天的浙北为中心,历史比吴地更古老,早在夏朝时期,就由大禹的后代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城,建立了越国,是夏朝的诸侯国。

吴国和越国因为是邻居,历史上,他们之间经常磕磕绊绊、分分合合,有时,他们如同穿一条裤子的亲兄弟,情同骨肉。有时,他们琴瑟不调,大动干戈,非要把对方置于死地不可。

著名典故“卧薪尝胆”,恰恰就是吴国和越国反目成仇后的历史见证。

公元496年夏,吴王阖闾仗着自己兵强马壮,打败其它几个国家后,又对南方的越国产生非分之想,随即率领大军攻打越国。没想到,这次他出师不利,不但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还在跟越国大夫灵姑浮的作战中身负重伤,不久后一命呜呼。

越王勾践灭吴.jpg

临终前,阖闾对儿子夫差说:儿子啊,是越王勾践杀了你的父亲,你一定要报仇雪恨,要不然我会死不瞑目。

夫差牢记父亲的遗嘱,开始昼夜不停地练兵。两年后,夫差率领精兵强将挥师南下,把越国打得落花流水,并且活捉了勾践。

勾践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先假装投降,然后给吴王夫差献上越国的国宝,并且承诺:只要吴王能饶我一命,今后我给你做牛做马也在所不辞。

吴国大夫伍子胥劝告夫差:要小心勾践、范蠡、文种这些人,他们可不是省油的灯,还是把他们全部杀掉,斩草除根为好。

吴国和越国.jpg

夫差不以为然,认为越国现在是国强民富,怕他们作甚?并且认定这些人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就同意了勾践的请求。

吴国从越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范蠡以及其他随从,到吴国“细致入微”地伺候夫差,每天包揽许多脏活累活。这样干了三年,夫差很满意,认为勾践对他完全心悦诚服了,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回到越国的勾践,无法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就制定了一个长远的报复计划。他每晚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梁挂了一只苦胆悬在眼前。每天天刚亮,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尝一口苦胆,以此来激励自己要奋发图强。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jpg

另一方面,勾践以身作则,号召越国全体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定要让越国重振雄风。

就这样过了10年,越国变得非常强大,而北方的吴国因为连年争霸,实力折损不少。勾践乘机北上,亲率大军,经过两次征讨,最终消灭了吴国。夫差看到大势已去,羞愧难当,悔恨交加,只能拔剑自刎。

通过分析“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梳理吴地和越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风俗,就能对吴文化和越文化,或多或少地总结出一些特点。

总体来说,吴文化和越文化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点,他们的共同点主要有三个。

IMG_20210531_115216.jpg

第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吴地和越地的东边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境内又有长江、钱塘江、瓯江、太湖、洪泽湖这样优良的水运通道,所以,吴越两地的水运十分发达,许多城镇傍水而建,有利于跟外地产生频繁的贸易活动,也很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

广博的水域,催生了他们博大的胸怀,也造就了吴越两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特色。

到今天,吴越两地依然是国内文化兴盛、经济繁荣的地区之一,这跟他们善于学习优秀的外来文化有直接关系。

IMG_20210528_101044.jpg

第二,善于创造,勇于创新。

吴越两地人骨子里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观念开放,头脑灵活,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敢于超越自我,并且拥有很强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吴越人的这些精神个性,促使吴越两地在华夏大地上率先形成了市民阶层和商品经济,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经济、文化、商贸的繁荣。

“历史悠久,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浙商群体,无疑是对吴越人“善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的最好诠释。

IMG_20210528_100303.jpg

第三,尊师重教,爱惜人才。

从春秋战国到当代,吴地和越地诞生的人才数不胜数,仅仅民国时期,就出现了吴昌硕、黄宾虹、章太炎、王国维、鲁迅、蔡元培、范文澜、李叔同、潘天寿、沙孟海、竺可桢、马寅初、梁实秋、郁达夫、朱自清、巴金、茅以升、华罗庚、余光中、钱钟书、徐悲鸿、吴冠中、金庸等名人,他们撑起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半壁江山。

两地之所以各行各业的人才层出不穷,跟两地尊师重教,爱惜人才的传统有很大关系,这个传统从3000年前一直延续到了当代。

吴文化和越文化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泰伯和仲雍与民同耕.jpg

其一,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吴人和越人不同的文化心理,在思想性格上有一定差异,吴人以精打细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为目标,“守成心态”比较明显,越人身上的进取精神、冒险精神、隐忍性格更为突出。

吴地处在太湖流域的平原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业发达、经济富足,人们生活安定,再加上距离中原较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深,所以,吴人骨子里推崇偏安一隅,不习惯背井离乡去闯荡,求稳、守成的心态占据了主流。

越地山区多,平原少,自然环境较差,人们需要从山区和大海来争取生存空间,所以,越人自古养成了具有海洋文明特色的冒险精神、进取精神和隐忍性格。他们喜欢不断向外拓展,哪里有机会,就喜欢去哪里大展身手,从而培育出全球闻名的“浙商”。

苏绣《鸟语花香》.jpg

其二,不同的地域环境,促使吴文化和越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相对来说,吴文化的特色以精巧、细腻、典雅、柔美而著称,像苏州园林,苏绣,苏州丝绸,吴门画派,南京云锦,无锡惠山泥人,还有发音绵软轻柔的吴语,都是吴文化的代表。

越文化的特色以质朴、阳刚、通俗为特色,比如,越窑、瓯窑、德清窑的瓷器,绍兴柯岩石刻,绍剧,都可以代表越文化的特色。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