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文化频道 >

传承乡贤文化,上虞有个“乡贤预备役”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19 09:05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修智

  “虞山舜水,是我家乡。孝德贤风,予我滋养。千里将行,山高水长。报效祖国,增荣乡邦。谨以宣誓,永志不忘。”响亮的宣誓声,一百张青春洋溢的面孔,把久负盛名的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的乡贤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

  举臂宣誓的百名学子,是上虞区2017届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穿越八月缤纷缭乱的告别季,他们即将辞别家乡,走入大学校门。与一般同龄人不同的是,临别之际,他们多了一个“身份”——成为上虞区“新乡贤培育青蓝工程”中的一员,进入乡贤的预备役。

  莘莘学子的前方,是络绎而高大的乡贤群像。

  上虞素有“江南名士之邦”的美誉,先后涌现了王充、魏伯阳、谢安、马一浮、经亨颐、夏丏尊、经叔平、胡愈之、何振梁、谢晋等名贤硕彦,走出了竺可桢、徐光宪、陈梦熊、钟群鹏、曹春晓、景益鹏等14名两院院士。这些杰出的上虞人,被归纳、梳理为“乡贤文化”的范畴,成为上虞日益响亮的一张名片,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1年,上虞乡贤研究会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研究乡贤文化为宗旨的区域性民间协会。2015年,上虞获得“中国乡贤文化之乡”的荣誉称号。

  近日,中央文明办下发通知,要求浙江省和上虞区开展新乡贤文化专题调研。上虞在乡贤文化领域中的领跑者地位,日益突出。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乡贤文化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人们将有德行、有才华,愿为故乡、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称之为‘新乡贤’。”在《上虞区新乡贤培育青蓝工程 2017年度优秀学子纪念册》的后记中,是这样定义新乡贤的。

  在实践中,新乡贤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日渐清晰:爱国爱乡、敬业诚信、崇学向善、乐于奉献。这些理念带来的精神与物质的复合效应,凸显了乡贤文化的巨大价值。近年来,上虞新乡贤反哺家乡势头强劲,全区由乡贤出资的公益基金达180余只,涉及文化文明、教育卫生、养老助困、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本金总额超18亿元。

  “新乡贤培育青蓝工程”旨在从刚刚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的100名上虞籍学子抓起,让乡贤文化、乡贤精神深植于年轻一代的精神血脉。这一工程,由上虞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主导,被视为乡贤文化的升级版。

  “怎样让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考取大学之后,能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愿意根植于这块土地,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行动起来的事情。”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说。他并介绍,研究会的“乡贤之家”将不定期跟踪这百名新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收集他们成长、成才信息,从感情上、精神上、物质上鼓励他们走上乡贤之路,不断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

  在虞山舜水间成长的年轻学子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深情回应家乡的期盼。

  “春晖的美让人迷醉,让人不忍辜负。远望未来,我们定将学习前辈的榜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谱写家乡未来的美好篇章。”毕业于春晖中学、考入北大心理学系的丁喆一在纪念册中这样写道。在当天的“青蓝工程”启动仪式上,她代表百名学子,向故乡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做了郑重的承诺。

  来自盖北镇夏盖山村、考入浙江大学的陈晓宇在纪念册中写道:“因为生在上虞,所以仰望历史的天空,会看到繁星闪烁,先辈前人光彩流传;因为生在上虞,所以脚下的土地厚重踏实,蕴含着无限可能与生机。今日,我们在上虞破壳而出,一窥世界;明日,我们将振翮高飞,载着上虞之美名,冲向未来。”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