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文化频道 >

——以上虞区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成全国样板为例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23 10:33

(原标题:——以上虞区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成全国样板为例)

近年来,上虞传承挖掘乡贤文化,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全国样板,各地值得推广借鉴。那么上虞又是怎么做的?有哪些亮点值得推广和学习的呢?

一是把握主动权,搭建平台聚资源

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中国,外出务工潮波澜壮阔,许多乡村精英流失,人去地荒。在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如何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如何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早在2001年上虞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乡贤”命名的乡贤文化研究会,研究会致力于挖掘故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农村文化发展这一宗旨。

据了解,上虞研究、挖掘、整理的乡贤名人已达3000余位之多。他们的德、才备受推崇,他们的事迹熠熠生辉。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而乡贤身上无不具备了先进的知识以及高尚的品德,是德与才的一体化、生动化、具象化。每一个走近乡贤的人,都可以汲取到来自榜样的力量。

上虞境内还拥有数量众多的乡贤文物,如庙祠、故居、墓葬、碑志等,这类故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上虞人民在自己生活的一方水土上,目睹先辈贤人文物,尤为崇敬仰慕。乡贤文物对广大百姓的感召力、亲和感的特征非常鲜明,令他们爱国爱乡、见贤思齐,效法传承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立足社会化,全面发动齐参与

正是着眼于保护和利用乡贤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区于2001年建立全国第一家民间乡贤研究会,并在乡镇建立乡贤研究会分会,在村(社区)建立乡贤传承基地,对上虞历史上的乡贤名人生平、事迹、作品进行有组织、有规划和系统性的研究发掘和抢救整理。

十五年来,我区已撰写各类文史资料1000余篇,出版《上虞名贤名人》等专著30余本、《上虞乡贤文化》8辑;以“人文上虞”建设“魅力文化十大行动”为契机,抢修恢复了陈春澜故居等80多座名人建筑,一大批珍贵的乡贤遗产得到及时保护,并以文保的形式落实长效管理;开展乡贤宗谱修订,整理提炼了100多位乡贤家规家训;结合乡贤诞辰或纪念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如“纪念马一浮先生诞辰125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东山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已先后组织王充、魏伯阳、谢灵运、章学诚、杜亚泉、吴觉农等乡贤名人学术专题研讨活动百余次,提炼上虞乡贤文化精粹,引领乡村道德文化建设。

在网络上搜索“乡贤”两字,大量关于上虞乡贤研究的报道和成果映入视窗,足见上虞乡贤研究在全国的前沿地位,《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密集报道了上虞乡贤研究的成果经验,乡贤文化研究的“上虞现象”蔚然成风,并引发了全国不少地方一次又一次的乡贤文化大讨论。全国政协委员、港籍企业家王志良在全国“两会”上连续两年递交了关于在全国推广乡贤文化研究的建设方面的提案,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是扩大影响面,多维宣传树形象

在上虞,乡贤文化已渗透到全区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在城市广场、文化公园、纪念场所等地,经常性组织开展以缅怀歌颂先辈圣贤、爱国爱乡等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感悟文化、提升价值取向;在各机关、乡村、社区、家庭等,以专题、专栏和专项讲座等形式的乡贤精神传播活动深入开展;在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学习《走近谢晋》等一大批本土乡贤教材外,“知乡贤、颂乡贤、学乡贤”主题教育活动,探访乡贤故居、采风红色之旅,建立“乡贤研究会少儿学院”,建设乡贤大厅、乡贤走廊、乡贤亭、乡贤主题道路等,促进乡贤精神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乡贤文化元素更是被融入到“精致上虞”和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在公共建筑、文化景观中以碑刻、雕塑、楹联等各种形式体现乡贤主题,用乡贤姓名命名城市道路、桥梁;开展“乡贤精神进礼堂、乡贤爱乡作贡献”主题教育,在文化礼堂中开辟乡贤长廊、乡贤榜,开展乡贤结对助学、献计献策等活动,邀请乡贤进文化礼堂作事迹报告,编排以乡贤为主题的优秀文艺节目在文化礼堂巡演;创作乡贤之歌,设计乡贤标识,设立以乡贤冠名的“谢晋文化奖”和全国性的“儿童文学金近奖”等,在城市核心区域建立“上虞名贤名人展厅”,在各乡镇建立乡贤纪念馆。

通过全方位、融合式、立体化的宣传,乡贤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感化效应持续发挥。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