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文化频道 >

上虞民间奇人 以扁担当武器

来源:上虞门户网  2019-05-30 14:01

  前不久,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揭晓,绍兴市上虞区69岁的刘雪炎成为“桌凳农具花”代表性传承人。“桌凳农具花”是利用耙、叉、八仙桌、条凳、扁担等农器具为武器所展开的民间武术。农具为何变成兵器,又如何演变成民间武术?

  据了解,当年戚继光组织民众抗倭,老百姓就操起田间地头的农具当兵器,把铁耙、钪铣、刮子等当作长兵器;把麦镯、豆勺等当作短兵器;把柴叉、捋耙当作双兵器,甚至连家中的桌凳都当作了兵器。渐渐地,形成了现有农具兵器使用方法:像八仙桌花、板凳花、锄头花、扁担花、钪铣花、刮子花等,慢慢地,农具兵器就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传统武术兵器,哪怕是农村晒谷用的大竹垫,卷起来也能放在肩头上下翻飞、左右穿梭。

上虞民间奇人 以扁担当武器

  深得嫡传武艺惊人

  “我从小就喜欢武术,那时张炳炎大师住在我家隔壁,8岁那年,当时他教授两个孙子练武,而我与他的孙子同龄,受他影响,我就开始跟着张大师练。”刘雪炎介绍,张炳炎自幼酷爱武术,是河北派形意拳的门人,师承河北形意门师祖张占魁之门弟——韩友三、赵道新,学得一身好武艺。

  “张大师一生坎坷,但始终坚持学武尚德,他高尚的学武理念和传统武德,让我敬佩,也影响了我的一生。”刘雪炎由衷地感慨。

  真正得到张炳炎武艺真传是在刘雪炎17岁那年。张炳炎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了刘雪炎,其中就有农具兵器整套的使用方法。“张大师担心自己的武艺失传,就倾其毕生的心血传给了我,我成为了他的关门弟子。”

  当时得到农具兵器真传的还有刘雪炎的大师兄沈瑞山。“记得那时他在外地曾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围攻,他就凭着一根扁担花,杀出重围,毫无损伤。”刘雪炎说,大师兄过世后,自己成了这一带唯一会使多种农具兵器的传人。

上虞民间奇人 以扁担当武器

  免费教学只为传承

  “爸爸每天的生活都极有规律。每天早晨4点左右起床习武,平时不抽烟,不搓麻将,会喝一酒盅酒,却从不贪杯。”在刘雪炎女儿眼中,在她小时候,开运砂船的父亲只要一有休息时间,就会四处拜师学艺,经常和全国各地的民间武术爱好者一起切磋交流武艺。

  在张炳炎病故后,1977年,刘雪炎经孙禄堂老先生之徒王喜奎与其孙女孙剑云指点,后又遇到形意拳大师李青山与汪百盛两位老先生,在拳术上收益颇多。

  持之以恒习武60余年,他精神矍铄,身手敏捷,声如洪钟。他的盘拳简洁轻灵,拳艺稳固厚重,劲力刚柔浑圆,出招紧凑利落。刘雪炎深谙民间武艺,形意拳、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其中桌花、凳花、杖花、扁担花、豆勺花等更是深得张炳炎大师师门真传,堪称一绝。

  “以前使用农具兵器是为了保家卫国,自卫之用,现在更注重于健身、养生、娱乐,多在民间庙会和庆典活动中表演。”刘雪炎说,他和弟子们至今已参与了100多场表演,独特精彩的演出常博得众多群众的啧啧称赞,还常被邀请进学校给孩子们表演,让大家领略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

  多年来,刘雪炎屡次摘得省内外武术大赛金牌。为了让更多人强身健体,也为了不使这些古老的民间武术项目面临失传,多年来,刘雪炎广收徒弟并免费授艺教徒。至今,刘雪炎教授武艺的弟子已逾100多名,这其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更有部分弟子已经抽枝长叶。因为共同的爱好相聚一起,每日风雨无阻,不畏艰苦,乐在其中。

  坚持义诊不图名利

  众多的良师益友,不仅在武术技术上让他成长,更让他养成良好的武德。在刘雪炎看来,武术是一种修养,不可用于伤人,而是救人、帮人、助人,武术已经融入他的血脉精神中,并一直致力于推广这一中华文化瑰宝。

  在乡邻们眼中,刘雪炎不仅武艺高超,更乐于助人。许多人更是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曹娥街道孝女庙村的村委主任丁贤晖,在10多岁时因手骨脱位疼痛不堪,被父母带到了刘雪炎家中,当刘雪炎三下五除二帮他手骨复位后,丁贤晖决意向刘师傅学习练武,一眨眼已过去多年。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常常在吃饭时分,家中突然会有痛得哇哇叫的孩子进来,父亲都是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帮助查看,而且马上能治愈。”刘雪炎女儿说,父亲多年设义诊为乡邻治跌打手骨脱位等运动性损伤,已成佳话。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