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第一城市门户欢迎您!   手机上虞广播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上虞广播网 > 上虞文化频道 >

唐高祖李渊为何追认李聃为祖先?

来源:xiaohei  2021-12-22 20:3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中的第一句话。当时他骑青牛,过函谷关守将尹喜见"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诚心诚意的请求李聃能够留下一部传世的名作这才有了《老子》。

  关于他身上的轶事典故数不胜数,就连至圣先师孔子,都曾远赴河南问礼于其。他是道教中的太上老君,也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李姓的始祖,当然这个身份是唐高祖李渊强加于他的。而李唐为何认道教老子为祖?因为夺权需要保护色,这是双方共赢的选择。

  (一)、古来君王皆追祖,只为脸上贴金

  其实历史上的很多开国帝王,起兵时都喜欢给自己找个合适的老祖宗。比如朱元璋,还曾想过追认朱熹为自己的先祖,可是两者年代距离太近,考察起来太过容易。当然,他是因为出身庶族,李渊追认老子和他的情况大不相同。

  1. 江山易改,李家地位不变

  唐玄宗李隆基经过多方考证,西凉王是他们的世祖,而的祖先则是飞将军李广。其实唐明皇如此的执着于认祖,这是一种"遗传现象"。早在太祖皇帝起兵之时,就已经认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祖先,那就是老子。

  李渊的祖父李虎,那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他的父亲则是北周的唐国公,而他的妻子则是北周皇族独孤氏,且与隋朝的杨家沾亲带故。李渊家族世代显赫,他还承袭了唐国公的爵位。不过这个青年贵族颇有游侠风气。

  《旧唐书》"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当时隋炀帝远征高丽,负责掌管粮草的李渊,趁机广结各路人士还因此受到猜忌。因为李渊的家族在关陇势力很大,而且历经几朝几代都不衰,作为皇帝肯定会提防李渊。

  当然,以李渊的八面玲珑,他轻而易举的就将这件事情应付过去。从那开始,李渊处处受他人的排挤,而杨广也总是有意无意的刁难他。

  2.为子所挟,趁机起兵谋反

  "是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李渊起兵其实是被二儿子"逼迫"的,不得已才选择造反。父子二人利用自己在晋阳的影响,又联合了刘文静等守将,四处的招兵买马,迅速凝聚成自己的势力。

  随后,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挥师入关中。隋恭帝被迫禅让,"戊午,隋帝诏:甲子,高祖即皇帝位于太极殿"。自那开始,李家父子逐步的肃清各路反王,顺利的将天下收归己有。

  像王世充还有窦建德以及刘黑闼等诸侯,根本不是李渊的对手。那些人只不过是为了一时的利益去不断的攫取,只有唐高祖李渊是真正的着长远计。他刚上任的时候,就在自己的辖区内颁布了很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而追认李聃为祖先也是在那时开始的。

  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

  (二)、"忘恩负义"为反贼,追认祖宗求正名

  李渊家族蒙受过隋朝杨家的皇恩,同时李渊和隋炀帝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除了是表面上的君臣,还是表兄弟。因为李渊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也就是独孤皇后,是亲姐妹。

  此外,李渊还是杨广的大舅哥。因为李渊的妹妹,是杨广的妃子。这其实是一场,亲戚之间的战争。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称帝以后的李渊一直在想办法洗刷自己的"罪名"。

  1. 谋得正统大位的护身符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杨广被刻画成一个暴君的形象,与李渊父子不无关系。当然,并不是说杨广是个好皇帝,但在史书中的确是有些夸大其词。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李渊为了强调自己得位的正义性。

  而追认老子为自己的祖先,也是如此。因为李渊和杨广的关系实在是太过于密切,既是君臣,又是表兄弟,还有舅婿之谊。虽然隋朝的确是气数已尽,可不论是讲忠还是讲义,李渊都不应该落井下石,所以他急需创造一个新话题,来盖过那些关于他的不忠不义。

  而追认老子,世人莫不震惊万分,如此一来,人们只顾着讨论李家人都是老子后裔之事,而无暇顾及其他。同时,他刚称帝不久,天下未稳,各路烟尘仍在,他需要获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不论是认祖归宗还是亲自去函谷关拜谒,都有助于拉拢道家人士。道家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在民间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李渊推崇老子,就是在拉拢他们。这一众信道之人,就成了帮着李家问鼎中原的中坚力量。

  2. 君权神授,增加继位的合理合法性

  老子不仅仅是思想家,是道家的开山鼻祖,他还是太上老君,是名副其实的神仙。《尚书》"有夏服受天命",可见早在夏朝时就出现了神授军权的说法。像萧道成还有萧衍等人说自己是萧何的后裔,因为他们的确是祖出无名。

  而李渊虽然出身名门,但只是在那时候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不是古今流芳的人物。老子是道家的祖师爷,是神明般的人物,而李渊说是他的后裔,那么他也就成了神明。

  如此一来,大家自然就会认为他该当皇帝,也不会再去纠结于他谋权篡位。如此一来,李家便有了御极天下的资格,他成为九五之尊,他人自是没有异议。

  这么一来,他就能够压其他反王一头,再加上接受了隋恭帝的禅让,至少在礼法上李渊是被认可的皇帝。那么攻打其他藩王,也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事情。李渊人为的将天意,靠拢在了自己的这一方。

  同时,老子那是何等的人物,有了这个身份,就等同于往自己脸上贴金。说起来,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在其推行政策时,即使不合理,人们也会认为这是神的旨意。

  (三)、互惠互利,各取所需"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祈,神州及宗庙为大祀"。李渊选择将道教当成自己的国教,并且宣布"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其儿子李世民也曾说过。所以,李渊追认老子,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弘扬道教。为此,他还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1.修养生息,深耕百废待兴之土"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论、物有物性"。当年秦末乱世结束,汉朝初定,从刘邦一直到汉景帝都是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自东汉末年乱世以来,一直到隋朝,中国各地的战火可以说是从未平息。

  此外,隋末战乱群雄逐鹿中原,这些战争极大的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

  既然李渊想要让自己的王朝长远发展,就必须学着西方,尊奉道教。同时,道家的处世哲学,能够对教化子民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

  而他追认老子,在全国各处兴建道观,除了为自己脸上贴金以外,还可以促进全民道化。

  "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论和谐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道家一向追求和平,提倡自由美好的生活观念,很适合历经战火屠戮的国家发展。所以,道教也是唐朝的国家。

  很多人认为,佛教才是国教,而那只不过是武则天,为了去李家话而强硬推行的。同时,她又在佛经中,找到了自己成为皇帝的依据。不过纵观整个李唐,一直都是奉道教为首的。

  2. 振兴道教,扶大厦之将倾

  自从汉武帝倡导儒术以来,道教在汉朝就没有了市场。当然,儒家只是一种思想,并不是宗教。道家的劲敌,当是东汉年间的舶来品,佛教。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佛教最为兴盛的时候。

  比如四大石窟,均是由北朝君王所建造;南朝也不敢示弱,所以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如果不是李渊追认老子为先祖,想必道教就会这么一直的没落下去。其本身有着很多的可取之处,再加上帝王的推崇,自然可以大行其道。

  所以,李渊追认老子,既有利于自己宣传君权神授,维护统治稳定又让道教容光焕发,恢复了以往的繁盛。

  佛教在多年的沉淀中已经与中国本土融为一体,它宣传逆来顺受,因果报应,更适合统治者宣传教育。如果不是李渊,道教不会再有市场。在古代,只有君王宣传什么,大多数人才会信什么。从这方面来讲,李渊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实,这也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王,只不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光芒太盛,完全把李渊的能力给压了下去。

  结语:首先,李渊追认老子,是为了自己上位的合理合法性;其次,也是在为他以道治国做出铺垫。同时,这个举措也受到广大道家人士的欢迎。

  因为此前的统治者们一直对道教不是很重视,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若不是李渊,道教很有可能一步步的没落下去。永远都被佛教压着一头。

Copyright 2012-2013 上虞第一城市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网站资源摘自互联网,如有侵权,麻烦通知删除,谢谢!